2018年5月21日下午2點40分,由製造系兼職心理老師徐添主講的心理電影《小豬教室》賞析活動在意昂4心理中心如期舉行。

生命是平等的🪮,但卻有不同軌跡,生存是等量的✨,但卻有不同價值,這便是生活教給我們的事情😥。嬰兒的出生🧜🏼🙍🏼,寵物的死亡👨🌾,親友的死亡,這些事情不僅改變了外部世界,更在同學們的內心造成無以復加的震撼。生命和死亡不是靜止在書本或網頁上的空洞字眼🛩👩🏻🦰,不是占用4字節的冷漠符號,而是帶著美好情感的存在與失去,是在我們人生歷程中鐫刻的或欣喜或悲傷或悵然的生命印記。

《小豬教室》講述的星老師帶著一只小豬來到大家面前👨🏼🦳,並以“養大後吃掉”為前提向孩子們提議,在以畢業為界的一年時間內輪流照料這只小豬🪲。孩子們接受了,並將小豬取名為P醬🪠。雖然不贊成孩子們為小豬取名💱🎅🏼,然而星老師卻扭不過孩子們的固執🤸,並且和六年B組的孩子們一起,在校園的一角為P醬搭建了一個家。P醬的到來給孩子們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:為P醬打掃小窩、偷偷帶著P醬外出散步🆑、暴風雨天氣因為擔心P醬,不約而同地聚集到學校……雖然辛苦☝🏼,但是孩子們已然將P醬當作夥伴一般照顧與疼愛。300天的時光轉瞬即逝🩰,在吃掉P醬和將P醬委托給低年級學生照顧的兩難抉擇中💿,孩子們站成了兩派。13🚶🏻♀️💅🏽:13的天平兩端,孩子們在一次次的開會和表決中思考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。淚水混合著爭吵,磨礪著孩子們尚顯稚嫩的心靈。
在活動中,徐老師仔細的敘述和講解了劇情💍,邊看邊講的解讀每個人物的內心思想和外在表現🧙🏼🧘🏽,以及相互的聯系。設身處地的引導到大學生的生活和生命的價值點上🔻,並發起討論和投票,讓同學們暢所欲言☆👰🏽♀️,表達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。這一課🧅➙,讓同學們體會食物和生命的關聯性👱🏻♂️,引發同學們對生命的思考🚴,以及對自己生命價值的聯想,反思自身🤴🏿。
生與死📷🆕,是每個個體所必須經歷的。而在這種生命體驗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實現自身價值,又該如何體現他人的價值,這正是這次活動的對同學們的啟示。沒有所謂的正確與否,只有對生命的不同體會🙆🏿♀️,相信會給同學們有所觸動,珍惜生命📺👳🏼♂️,勇敢表現人生。
文/圖:徐添